登录 | 注册
我要路演
亿航 (EH.US)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
文章语言:
EN
分享
纪要
原文
会议摘要
公司调整战略,以安全为核心,放缓订单增长,专注现有客户服务质量,确保产品安全运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泰国和阿联酋,推进商业化运营。取得VT35型号中国民航局受理,与合肥政府签订5亿支持协议。电池研发多渠道并进,固态电池研发取得成果。调整商业模式为“飞行器制造商+运营服务商”,推动市场正向发展。第二季度业绩强劲,交付680台EH216系列飞机,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44.2%。全年收入目标调整至50亿元,展现对安全和民用航空协议的承诺。深化与上游合作伙伴及地方政府合作,推动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财务状况良好,现金储备充足,支持未来投资与业务扩展。
会议速览
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报告及管理层交流
本次电话会议旨在讨论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会议全程以中英文双语进行,管理层的正式发言以中文为主,英文翻译供国际参与者参考。会议强调了所有预测性陈述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实际结果可能与预期有显著差异。此外,会议提供了财务数据,并由相关负责人就公司运营、财务状况及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解读。
EH216系列无人机商业运营里程碑及供应链合作进展
报告了EH216系列无人机在本季度的强劲销售表现与市场反响,新增订单超过150台,已完成超1万次安全飞行。广州和合肥已启动载人飞行试运营,计划年内公开服务。供应链方面,深化与上游伙伴合作,如与高科技公司开发定制电池系统,与Mint集团合作开发高安全机翼解决方案,推进VT35长航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
深化合作推进低空经济生态建设,加速eVTOL产业化进程
对话内容聚焦于深化与地方政府及学术机构的合作,推动低空经济生态建设,加速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产业化进程。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等方式,强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确保安全合规与可持续发展。企业强调将安全、合规与创新作为核心,致力于构建可扩展的商业模式,引领行业向规模化、可持续的商业化迈进。
公司运营更新:交付与订单增长,拓展低空经济应用
公司成功将一季度的订单转化为二季度的实际交付,实现了强劲反弹。新增超过150单位订单,服务于中国及日本客户,覆盖多个应用场景。公司正加速产品升级,特别是在应急救援领域,同时优化商业服务,提升飞行安全与效率,目标年内正式推出商业载人服务。
2025年营收目标调整与全球商业拓展策略
公司调整2025年营收目标至5亿人民币,强调安全与合规,加速全球市场拓展,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推进物流应用与制造基地扩建,确保安全高效的商业运营。
公司调整全年收入指引,聚焦安全可持续运营
对话讨论了公司调整全年收入指引至5亿人民币的原因,强调调整并非因市场需求不足,而是基于安全为核心的发展策略,不盲目追求短期规模扩张。公司对完成全年收入目标充满信心,并计划下半年采取更加稳健的发展策略,专注于现有客户的协作服务,确保产品安全有序运营,而非加快订单交付速度。
OC取证进展与客户运营模式更新
管理层分享了OC取证后分阶段运营模式的进展,包括载人适应优化及商业化探索,强调了OC取证对市场信心的提升作用。同时,介绍了客户可选择的两种运营模式:自主申报与委托运行,均获得良好推进。
美银证券研究员深入探讨订单转化率及VT20机型商业规划
对话围绕公司订单转化率及VT20机型商业化展开,提及当前手订单主要分布于国内,海外需求显著增长,正洽谈大额订单。关于VT20机型,小型物流机无需试航认证,而大型物流机则需认证,公司正积极准备,旨在实现安全与商业运营目标,计划从小型向大型物流机过渡,推进商业化进程。
吉利集团2023年战略调整及海外商业化运营进展
讨论了吉利集团针对2023年全年营收指导的战略调整,预计2024年将实现显著增长;分享了泰国与阿联酋商业化运营的最新进展,包括与当地监管机构合作、试点测试及未来扩展计划,强调了海外成功经验对国内市场的促进作用。
产能扩张计划与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讨论
对话围绕产能扩张计划和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展开,确认年产能1000台计划将持续执行,旨在满足长期需求及多样化机型生产。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维持不变,预计为4000万美元,反映对产能扩张和未来需求的前瞻性准备。
公司战略调整与商业模式升级:从机型销售到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对话围绕公司战略调整展开,讨论了从机型销售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重要性。强调了面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公司需适时调整战略,不仅专注于机型的试航审定与销售,更要致力于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实现商业运营的常态化。未来,公司将采取制造商加运营服务商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解决客户问题和推动市场正向发展,逐步升级商业模式,确保飞行器的安全运行和市场拓展。
VT35项目获合肥政府5亿全方位支持,涵盖订单、投资与产业链合作
对话讨论了VT35型号新产品的市场审批进展及与合肥政府的战略合作。合肥政府提供的5亿元支持包括订单、投资及产业链合作,旨在加速VT35项目进程。管理层透露,VT35已获中国民航局受理,正推进审批,并计划将该型号在合肥建立总部,以此作为新模型的基地。
业绩电话会:飞机交付与电池研发进展分享
本次业绩电话会讨论了第二季度交付的68架飞机中,67架为载人版216S,1架为物流版216L,主要客户来自国内,仅一家来自日本;新增150架订单中,90%来自国内,10%来自海外。此外,会议还分享了公司在电池研发上的进展,包括快充技术、通用性电池、半固态电池及固态电池的研发成果,其中固态电池已成功应用于飞机并完成65分钟飞行测试,预计年底完成认证。
要点回答
Q: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成果在演讲中提到了什么?
A:该公司报告称,从销售60 80台EH 216系列产品中获得1.4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同比增长44.2%,季度环比增长4.6倍。
Q:第二季度接收的新订单的意义是什么?
A:第二季度收到的超过150台EH 216系列产品的新订单体现了市场对公司产品的浓厚兴趣和信心,预计交付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分批完成。
Q:EH 216系列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如何?
A:EH 216系列在2025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一万多次安全飞行,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彰显了其经过验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了公司的声誉,为未来商业运营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
Q:公司2025年的努力重点是什么?
A:公司2025年的重点是制定标准、建立运营模式并培养人才。它旨在通过这些基础方法推动长期可持续增长。
Q:提到的合作伙伴有哪些能提升公司飞机性能?
A:该公司已与GoES和High Tech加深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定制柱形电池解决方案,用于EH 216系列产品,并与MINT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高安全性机身解决方案,同时与Ocean High Tech合作提供飞机机身系统的电源解决方案。
Q:与合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意义是什么?
A:与合肥市政府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在合肥建立VT35系列产品枢纽,整合研发、制造、适航认证、供应链管理、销售、运营和培训。政府计划通过飞机订单、投资和产业生态系统发展向该公司提供约5亿元人民币的支持。
Q:公司下半年的战略方法是什么?
A:在下半年,公司正在完善其战略,优先考虑客户支持服务,以确保获得的EVita飞机能够安全、有序且定期地进行商业运营,强调长期价值创造胜过短期收益。
Q:公司如何在其运营中看待安全、法规合规和创新?
A:公司将安全、监管合规和创新视为迅速发展市场中领导力的支柱。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扩展的商业模型,为飞行员EVita开启新的篇章,并为长久的成功奠定基础。
Q:第二季度的运营亮点是什么?
A:第二季度的运营亮点包括将积压的订单转化为交付,将客户群体扩大到中国的十三家企业客户和日本的一个国际客户,并获得了超过150台EH 216系列产品的新订单,反映出强劲的需求和公司的竞争优势。
Q:广州和合肥的经营者在发布VRAO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A:随着VRAO的发布,广州和合肥的运营商采取了安全第一、稳步扩张的方式,从试运营过渡到安全、稳定和常规的商业运营。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完成了超过七百次试飞,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或违规行为。
Q:操作员正在进行什么测试和优化工作?
A:运营商正在内部测试他们的售票系统,以优化登机流程并改善乘客体验。他们还在通过无人机操作提高效率的方式,并在民航总局授权的大型单一无人机试点项目中进行运营商培训计划。
Q:商业非法服务的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正在采取什么措施?
A:目标是在今年内向公众正式推出商业非法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两家运营商正在增加航班以收集有价值的运营数据,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对话。
Q:路线运营和客户支持方面取得了什么进展?
A:从A点到B点的路线运营正在稳步进行,轮渡飞行和爆破测试已经在进行中。团队已完成了对操作员培训需求的评估,培训大纲已经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课程开发正在全面进行,以制定最终的操作员培训和评估教材。
Q:公司的战略受收入指导调整影响如何?
A:2025年的收入指导调整为约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了公司对安全的承诺以及与民航规程的一致性。这并不是因为需求疲弱,而是为了优化商业运营并管理风险,以确保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可扩展的示范飞行。
Q:公司打算如何扩大其业务和合作伙伴关系呢?
A:公司计划增加更多的垂直领域,以建立跨区域和管理运营的能力。它正在与中国通信信息技术集团等顶级生态伙伴合作,推出旅游、城市空中移动和应急响应示范项目,并计划在东南亚和南亚部署整合的陆地、水上、空中交通解决方案。
Q:物流行业取得了哪些最近的成功?
A:在物流行业中,“VT20”系列完成了大湾区首次长途城际货运飞行,与公路运输相比,运输时间缩短了多达一个小时。这显示了物流效率的显着提高。该公司还通过建立无人机物流网络来拓展全球业务,并计划在泰国和其他地区进行试飞,待监管机构批准。
Q:最近一个季度突出的财务表现和战略决策是什么?
A:最近的一个季度,总收入为1.4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4.6倍。毛利为9207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为62.6%,与前几个时期相比保持稳定。由于业务扩张和更高的研发投资,支出有所增加,而调整后的净收入为940万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公司通过市场发行筹集资金,用于研发、生产扩张和商业运营。
Q:对于今年全年的吉利有一些调整,展望明年是否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A:我们今年在战略上放缓了交付步伐,以便打造更多示范运营点。经过半年准备,明年增速预计将远高于今年的同比增速。
Q:能否分享一下海外,比如日本或泰国的一些进展,以及量级上的评论?
A:在海外方面,我们看到显著需求,目标是在半年内正式开展商业化运营。在泰国,我们与监管机构在商业化运营上取得显著进展,并计划以三合试点方式,在泰国芭提亚沿线和曼谷进行几个月的非。希望在此之后能获取泰国民航局三大商业领域的许可证,率先启动海外商业化运营,并逐步拓展至更多泰国旅游点,如普吉岛、苏梅岛等。这不仅对东南亚国家有示范作用,也有利于国内商业化运营的推广。
Q:我们之前提到的是需要定产的生产模式,今年下调了指引,还会继续执行年产1000台的产能扩张计划吗?
A:目前云服务生产基地仍按原计划,今年年底可达到年产能1000台,足以确保未来的交付。未来会根据预估持续扩张,坚持“以销定产”策略,同时为VD35和其他新机型做前瞻性准备。
Q:2025年的资本支出(capex)指引是否会有所变化?
A:目前2025年的资本支出指引没有变化,预计仍为4000万美元。
Q:作为服务提供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公司的业务模型?
A:最近的战略调整是根据不同的运营阶段和低空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出的适时调整。去年乃至前年,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机型通过试航审定,证明飞行器的安全性并上市销售。今年,我们更侧重于让机型以商业化、常态化的形式被市场接受和信任。
Q:我们第一款飞行器通过试航审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在常态化运营中仍需面对哪些挑战?
A:第一款飞行器的成功试航审定耗时巨大且艰难,但成功后投入市场化运营仍需克服很多困难。尽管如此,我们相信每取得一项突破都会对市场产生强劲推动作用。
Q:未来我们的商业模式将如何升级,并为客户提供哪些支撑服务以确保飞行器安全运行?
A:未来商业模式将升级为EVT制造商加运营服务商的双轮驱动战略目标,致力于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如委托运行、试点培训等,同时提供大量支持服务确保客户飞行器安全起飞。
Q:关于VT35项目,合肥市政府给予的支持是以什么形式体现?
A:合肥市政府对VT35项目提供了约5亿元的全方位支持,包括订单、投资及产业链合作等形式,这有助于加速VT35项目的进程。
Q:Q2交付的68架飞机和新增的150架飞机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何?以及EHR6半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如何?
A:Q2交付的68架飞机中,国内客户购买了67架,国外客户购买了1架。新增的150架飞机订单中,国内占比超过九成,剩余为海外订单。关于EHR6半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公司采取双多电池研发策略,与多家电池厂商合作,持续探索动力系统的优化空间,同时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并取得显著成果,全球首个将固态电池应用于真实机试飞。
play
English
English
进入会议
1.0
0.5
0.75
1.0
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