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文章语言:
简
繁
EN
分享
纪要
原文
会议摘要
中国人寿业绩发布会聚焦资产配置优化、数字化转型成效与稳健发展战略。公司持续关注高股息股票,优化权益投资,应对预定利率调整影响有限,社保政策变化对公司影响不大。数字化转型提升业务效率,营销成本下降,产品竞争力增强。上半年总保费5250亿元创新高,新业务价值增长20.3%,总资产达7.29万亿元,展现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稳健发展与战略定力。未来将深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提升可持续发展韧性。
会议速览

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展示了中国人寿在民生保障、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方面的显著成效,公司总保费、新业务价值、总资产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同时注重股东回报,体现了公司稳健发展与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的承诺。

报告详述保险公司上半年业绩,个险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2.6%,续期保费增长10.4%,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45.7%,新单保费增长111.1%。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核保智能审核率提升至95.8%,数字化服务备案占比超75%,客户满意度高位提升,消保监管评价连续四年行业最高档。

下半年公司工作重点聚焦于效益优先、长期理念及风险防控,强调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保险等业务发展,巩固稳中求进态势,加速战略创新项目实施,强化风控合规管理,提升数字化水平,确保消费者权益,旨在筑牢可持续竞争和发展能力。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财务指标稳健增长,总资产突破7万亿元,股东权益同比增长2.7%,净利润409.3亿元,同比增长6.9%。投资方面,公司优化大类资产配置,权益投资显著增加,另类资产配置稳健,投资收益保持稳健。内涵价值和偿付能力方面,内涵价值增长5.5%,新业务价值提升20.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0.9%,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39.5%。

对话围绕中国人寿上半年业绩及未来规划展开,管理层介绍了公司通过战略转型、渠道优化等措施取得的优异成绩,并提出了下半年将重点布局养老、健康等领域,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话阐述了中国人寿通过六年探索实践,成功部署基于数字化生态的新业务模式,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营销成本,与人工智能高度契合,与传统模式相辅相成,共同拓展业务增长空间,获国家高度认可。

面对市场利率波动导致的偿付能力下降,公司重申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仍远超监管要求,未来将深化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提升长期盈利能力,同时关注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以增强内生资本创造能力,确保业务发展有充足资本保障。
要点回答
Q:在本次业绩发布会上,有哪些管理团队成员参与?
A:北京现场参会的管理团队成员包括董事长蔡锡良先生,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辉女士,副总裁阮琦先生,总裁助理兼总精算师侯静女士。香港会场参会的有总裁利明光先生,财务负责人袁颖女士,以及独立董事翟海涛先生线上参会。
Q:蔡锡良董事长在业绩发布会上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A:蔡锡良董事长在业绩发布会上简要介绍了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公司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赔付支出为1609亿元,其中健康保险责任赔付支出超340亿元;二是公司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宗旨,通过保险资金支持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投资规模显著增长;三是公司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成为支持资本市场的行业样本;四是公司在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注重股东回报,累计分红2277亿元,并按每10股人民币2.38元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
Q:管理团队其他成员分别介绍了哪些业务与运营方面的表现?
A:接下来,李明光先生将详细介绍公司业务与运营的情况,包括个险渠道的高质量发展、价值引领以及渠道转型升级的具体表现;银保渠道的转型成效、各项核心指标的提升情况等。同时,公司正根据行业销售人员分析框架进行销售人员资质分级体系建设研究,并将在后续按照监管规定推进分级落地实施。
Q: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A:公司在数字金融领域持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实现了运营服务效率更高、触点更广、体验更优的目标。具体表现为数字基座的夯实、数字赋能提质增效、服务供给暖心多元以及消保工作扎实有序。其中,数字核保员带动核保智能审核率提升至95.8%,数字化服务备案占比超过75%;并荣获中国金融传媒2025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优秀案例,人身保险服务质量指数连续两年排名行业第一。
Q:如何评价公司上半年的业务发展情况?对于下半年的发展又有哪些规划?
A: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人寿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大力推动变革转型,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体现了公司战略主动、转型主动和发展主动的成效。战略主动方面,公司坚定不移推进资产负债联动管理,强化长期可持续发展及全渠道协同发展战略,在当前环境下战略成效显著;转型主动方面,聚焦降本增效、产品业务多元化、营销体系改革、康养生态建设等领域,持续推进深层次变革转型,今年上半年投产效率继续呈现提升态势;发展主动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总保费增速达7.3%,无论是新单还是续期业务均跑赢大市,公司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为下半年的发展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Q:市场利率平稳的利差方面的问题,中国人寿如何应对利率风险管理?
A:在市场利率波动中,中国人寿加强了资产负债统筹管理,优化久期匹配,有效缩短了新单业务资产负债的久期缺口,并显著降低了负债成本。对于未来,公司有信心管理好利率和利差损风险,因为大幅下探市场利率的空间有限。
Q:关于营销渠道的转型和定位,公司最新的想法是什么?
A:公司始终坚持多元销售渠道差异化发展,以服务人民为中心,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保险保障需求。目前,公司正稳步推动销售渠道转型升级,重塑渠道战略定位。具体来说,各县渠道发挥核心作用,通过改革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发展;银保渠道作为重要战略支撑,构建均衡渠道布局;团线渠道聚焦服务实体、普惠保险;互联网渠道则作为增量运营试验板块积极推进。未来公司将整合资源,推动渠道间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和高质量发展动能。
Q:在资本市场方面,您们对下半年A股市场的判断如何?在资产配置上有什么样的策略?
A:我们对下半年的A股市场保持乐观态度,认为市场底部已相对夯实,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在投资机会方面,将关注科技创新、消费制造、先进制造、新消费以及出海企业的方向。在配置策略上,我们将采取中性灵活的配置方案,控制资产负债久期缺口保持较低水平。同时,权益市场方面,我们将积极践行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优化权益配置结构,重点配置新经济和优质高股息股票,提升权益配置的稳健性和长期回报潜力。此外,在QD额度发放背景下,我们会特别关注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Q:公司在普惠金融方面有哪些成绩,以及未来如何落实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普惠保险发展?
A:近年来,中国人寿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作为金融央企,始终把普惠保险作为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不断推出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产品体系丰富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包含意外、疾病、医疗、护理等多元保障责任,并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多项创新产品。通过科技赋能下沉服务,构建起全国性服务网络,实现全流程无人工理赔,数字化服务占比超75%,平均时效仅0.2天。保障功能显著,上半年赔付人次超4800万,累计赔付支出1609亿元。针对下一步工作,公司将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扩面、服务升级提质、数字赋能可持续,从三个方面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Q:权益投资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为何是稳增长稳收益的举措,以及中国人寿在权益投资上的配置策略是怎样的?
A:权益投资在应对低利率环境时,是通过均衡、分散、多元的配置结构实现稳增长稳收益的有效手段。中国人寿始终坚持这一策略,在权益投资上既关注新生产力和新经济领域的增长性细分领域,也高度重视高股息股票的配置。去年以来,我们加大了权益投资力度,上半年新增权益资产规模超过1500亿元,显著提升了投资收益。未来,我们将持续根据资产配置需求进行稳健性配置,优化权益投资结构,并将更加聚焦于高股息股票配置,以增强股权和股息收益的稳健性,并提升权益投资的整体稳健性和长期回报潜力。
Q:预定利率调整可能对保险行业产生什么影响,以及中国人寿如何看待行业发展面临的转型调整?
A: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保险行业正经历重大转型调整,包括渠道改革、报行合一等方面。面对行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尽管预定利率调整带来变化,但展望未来,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基本趋势不变,这为寿险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中国人寿坚定看好中国寿险业的未来发展,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发展空间大,二是保障需求旺盛,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大。公司已为预定利率下调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新产品储备、销售管理、管理层培训、系统建设、政策宣传和疫情监测等多方面工作,形成了综合化经营管理体系,以确保平稳过渡并把握市场机遇。
Q:日缴纳社保政策落地后,对于公司的资产管理会带来何种影响,是否视为利好?
A:日缴纳社保政策对公司资产管理的影响有限,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已做好充分准备,并形成了完善的综合化经营管理体系,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确保业务稳定发展。尽管该政策有助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但其与公司的直接联系不大,具体影响有待进一步讨论。
Q:中国人寿当前的数字化转型成效如何?在展业和服务客户过程中,如何体现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升?
A:中国人寿在数字化转型上起步较早,自2009年起就将科技重心由技术转向数据,通过数据优化和创新业务模式。其数字化转型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实施:一是转方式,利用数字移动技术赋能线下队伍,优化流程并提升效能;二是转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业务模式布局,打造基于数字化生态的新模式。新模式下,营销成本大幅下降,产品竞争力增强,并与人工智能高度契合,实现了业务增长的市场空间打开。目前,中国人寿作为行业唯一获批的63家可信数字空间发展创新试点单位,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同。同时,公司将继续深化资产和负债匹配管理,增强内生资本创造能力和补充能力,关注外源性补充渠道,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稳定。

中国人寿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