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赞 (08383.HK) 2025年半年度业绩交流会
文章语言:
简
繁
EN
分享
纪要
原文
会议摘要
公司上半年业绩稳健,收入同比增长4%,实现财务报表层面盈利,经营现金流净流入8653万元。管理层强调AI在提升内部效率、深化商家解决方案及推动客单价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商业化进程需逐步推进。计划2025年收入增长10%,持续优化股东回报,考虑回购或分红,并正视转香港主板可能性。未来增长点聚焦AI商业化、餐饮市场拓展及全渠道解决方案。
会议速览

业绩交流会通过在线直播和电话会议同步进行,首先由CFO汇报2025年上半年业绩,随后CEO分享业务发展与展望。会议期间,投资人可通过邮件提问,投资者关系团队提供公开邮箱以供联系。

汇报2025年上半年业绩,实现收入增长与利润率提升,回顾2022至2025年经营目标与成果,展示财务健康与产品解决方案,展望稳定增长与技术红利应用。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498亿交易额,门店SARS业务占比达51%,商家平均销售额同比增长11%。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4%,净利润7257万元,扭亏为盈。员工总数1509人,同比下降5%,销售团队增长9%,产品技术与服务运营人员占比分别为29%和17%。通过提升组织效率和人工智能应用,中后台人数持续下降,研发和行政支出同比减少。下半年将扩大销售团队,以支持未来业务增长。

2024年上半年收入7.1亿,同比增长4%,其中商家解决方案收入3.4亿,同比增长约10%。阿布增长15%,主要得益于高客单版本售卖占比提升及AI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推出有赞物流解决方案和跨境交易服务,有效提升收入。毛利率虽有小幅下降,但仍保持在健康稳定区间。

通过广泛应用AI工具,公司显著提升作业效率,销售、行政及研发开支均有下降,实现收入增长与首次报表盈利,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健康,展望未来将深化战略目标落实与业务规划。

解读了有赞结束三年不增长期,转向追求经营健康度,2025年重新恢复增长的策略。强调AI应用提升效率、深化商家理解增加增值服务收入、门店GMV超越电商GMV等关键因素。解释了人均产值提升、利润出现的原因,以及对客户质量而非数量增长的重视。

分享了未来三年在保证基础利润率前提下的收入增长策略,包括通过内容营销和到店打卡帮助商家公益获客、智能化产品提升商家运营效率以及扩大有赞的核心客群,强调了AI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策略与销售导入方式。

过去12年半,公司较少涉足餐饮商家服务,但最近两个月开始导入餐饮人群服务,显著扩大目标市场。通过碰碰贴等新产品,为未来两年储备销售线索,尽管短期内可能影响业绩,但长期将转化为优质客户。公司正从私域、门店数字化向公域精细化运营转型,不断扩大服务人群,尤其餐饮领域,为未来2到3年的核心增长奠定基础。

对话深入探讨了有赞如何通过深度私域客户运营和全渠道公域营销,提升商家复购率和获客效率。强调了门店数字化、智能化、连锁化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以及增值服务对客户问题解决和利润增长的双重作用。同时,分享了2025年上半年GMV数据,指出多渠道经营带来的未计入GMV但显著提升商家经营效率和收入的价值。未来,有赞计划将完善的产品和服务推广至更多商家,推动业务量增长。

报告了2025年上半年商家数量与交易额的增长情况,电商产品与门店产品付费商家占比及新增商家比例,商家平均销售额同比增长11%,并阐述了下半年提升销售力与长期业务增长策略。

管理层维持2025年收入小增及10%利润率的指引,下半年新增销售力对业绩影响有限。预计2026年收入增长10%,利润率持平。收入增长驱动包括销售恢复、新签商家企稳、门店SaaS业务拓展及目标客群扩展至优质餐饮店,提升潜在客户基数。

讨论了从香港创业板转至主板的三种路径,包括盈利测试、市值与收入测试及市值收入现金流测试,公司希望尽快转板以提升股东价值,并承诺将根据港交所规则及时公告进展。

讨论了公司过去一年的回购行为及未来计划,包括在市场波动大时继续回购,以及在年底考虑分红作为股东回报方式。公司强调在业务健康和财务稳健的基础上,将持续回馈股东,同时对未来经营现金流持乐观态度。

讨论了AI在企业业务,特别是SaaS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与限制,指出AI在内容创造方面有优势,但在基础业务管理上无法替代传统SaaS软件。强调了中国市场特性,成熟企业利用现有资源更易整合AI,而新创AI公司建立销售体系耗时长。分享了2023年行业对AI效果的高期望与现实落差,至2024年逐渐理解AI应用边界,开始推出有效智能产品,助力商家提高效率。

2025年AI商业化在to b领域进展缓慢,主要因商家注重效果付费,技术创新预算有限。AI应用聚焦于获客与提效,如小红书内容托管、智能助手等。正尝试AI原生应用按使用量或交易额收费,但收入预期保守,视作初步探索。
要点回答
Q:在业绩交流会中,CFO于涛先生和CEO朱宁先生将分别汇报哪些内容?
A:CFO于涛先生将首先为大家汇报2025年上半年的具体业绩情况,之后CEO朱宁先生将汇报2025年的业务发展情况以及业务展望。
Q:有赞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方面是否达到了之前的业绩指引目标?
A:是的,在2025年上半年,有赞实现了之前设定的三个业绩指引目标,即收入小幅增长、经营利润率略高于2024年以及实现bottle line盈利。
Q:从2022年至今,有赞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情况如何?
A:自2022年开始,有赞三年持续推进组织绩效策略和聚焦目标客群策略,不断提升人均产值和解决方案价值厚度。2025年初,有赞提出业务增长目标并保持利润率稳步上升,上半年交易额达到498亿,同比增长了11%,并且实现了收入同比增长4%,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7257万元。
Q:有赞在员工结构和销售力提升方面的变化是什么?
A: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赞员工数量为1509人,同比下降约5%,但销售人员占比已增长至50%,达到750人左右,环比增长9%。有赞正在通过岗位职责梳理和智能化工具应用提升组织效率,同时在销售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经验,预计下半年销售团队规模将继续扩大,以支撑未来几年业务增长。
Q:商家解决方案收入的增长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A:今年上半年,商家解决方案收入约为3.4亿元,同比增长约10%,优于GMV的变化。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有赞为满足商家经营需求推出的增值服务,如放心购、分销市场选品补充、有赞物流解决方案等,特别是跨境交易解决方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今年上半年商家解决方案收入增长做出了主要贡献。
Q:你们的人工智能产品的商业化策略具体是什么?
A:我们的人工智能商业化策略是通过提供不同版本的产品来满足商家的需求。基础版本(6800元)包含加我智能助手,用于功能咨询和数据检索。高阶版本(年费一万多)提供了自动任务能力和智能体,如图片生成、文案创作、智能微信小店托管、库存管理、订单监测与售后处理等,帮助商家降低成本并减少误操作损失。旗舰版则包含了商机管理、分销员运营智能体、店铺装修智能助手及营销专家能力,旨在通过更高级的人工智能能力帮助商家提升业绩。商家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SaaS版本,无需额外为人工智能能力付费。
Q:能分享一下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收入和毛利的情况吗?
A:当然,今年5月份,我们将智能化产品商业化后,高客单价版本的售卖占比提升,带动了收入增长。其中,商家解决方案的收入同比增长22%,达到6304万元。上半年毛利金额为4.7亿元,订阅解决方案毛利为2.9亿,商家解决方案毛利为1.8亿,毛利率保持在健康稳定的区间。商家解决方案毛利率下降主要源于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
Q:销售开支和各项费用方面表现如何?
A:销售开支在2025年上半年为2.6亿元,同比下降约2%。销售费用率从38.7%下降至36.4%,主要归因于销售管理能力加强和销售效率持续提升。行政开支上半年减少至6300万元,同比下降约9%,行政费用率降至8.9%。研发成本从9400万元下降至8000万元,研发成本费用率从13.7%下降到11.2%,这是由于我们合理科学地投入研发资源以及产研线内部积极使用AI工具,从而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Q:整体经营结果怎么样?
A:整体来看,我们的经营成果呈现积极态势。收入增至7.1亿元,同比增长4%。净利润为7255万元,净利润率是10%,实现了财务报表层面的盈利。今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入8653万,已连续两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体现了业务健康性。
Q:对于2025年的业务规划和进展有何汇报?
A:感谢萨琳娜和于总。从业务视角出发,我认为我们已经结束了过去三年以牺牲增长为代价换取经营健康度的阶段。在过去三年中,我们没有追求收入增长,而是关注经营健康度。随着经营健康度的改善,我们在2025年开始恢复增长,尽管增速未达预期,但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促成这一变化:一是AI相关产品在内部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协作效率,尤其是在研发和销售部门;二是对商家需求理解加深,提供的解决方案更加深入,导致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收入增长良好;三是连锁商家和高毛利行业商家的增多以及客单价提高。
Q:为什么公司的GMV已经超过电商,但上半年GNV增长未达预期?
A: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大环境的下降导致整体订单量虽未减少,但客单价因中国人在网上购物单价变低而降低,所以GMV增长不如预期。二是线下客户增多,线下场景丰富,而线下客单价普遍低于电商,这也是本地生活平台GMV通常小于电商的原因。
Q:公司是如何实现人均产值提升和利润增长的?
A:这主要得益于AI技术对内部效率的提升,使商家的单价增大、增值服务增多,客户质量提高,能够为客户提供更深的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更多收入。公司不再追求客户数量增长,而是注重客户质量和创造价值的增长。
Q:对于未来一年、两年、三年的收入增长规划,公司将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A:公司将在保证基础利润率的前提下,通过四个主要方向来加速收入增长:1)商业化产品方面,增加帮商家做公益获客的产品和服务,如内容营销、到店打卡等,以帮助商家拉新增长;2)智能化产品提升商家运营效率,例如智能营销专家帮助策划活动促进复购,智能销售提升订单转化率;3)扩大核心客群,特别是开始为餐饮人群提供服务,使目标市场范围扩大;4)通过有赞门店服务接触更多商家,储备未来的销售线索,尽管短期内可能对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但对未来两年的增长至关重要。
Q:有赞目前如何通过碰碰贴等工具帮助商家提升订单和活跃度?
A:我们已经有几万个激活的门店在使用碰碰贴,鼓励顾客在小红书、大众点评和朋友圈打卡晒单,这为商家带来了大量订单。同时,这些商家通过碰碰贴的活跃使用,成为了更优质的销售线索。当他们有效使用喷雾器等产品后,我们会逐步将他们转化为有赞正式产品的付费客户。
Q:有赞在帮助商家数字化经营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A:我们不仅帮助商家做私域运营和门店数字化,还计划扩展到公域市场,并利用AI技术进行精细化运营,提高效率。此外,我们正在扩大服务人群,例如已开始覆盖餐饮行业,这将显著扩大我们的目标市场。同时,通过新产品如泡沫贴等覆盖更多商家,并促使他们活跃使用后转化为付费产品客户。
Q:有赞的长期增长策略和当前的业务运营模式是怎样的?
A:我们的核心增长策略包括深度帮助商家做私域客户运营以提高复购率,提供全渠道公域营销获客服务,以及完善门店数字化、智能化和连锁化基础设施。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完整解决方案,我们已获得更多的客户规模,进而提供增值服务,既解决客户问题又能为有赞带来利润,形成相对完整的业务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
Q:在多渠道经营中,有赞如何体现其对商家的价值?
A:尽管有赞的GMV数据未包含所有多渠道交易金额,但我们帮助商家在不同平台上实现订单管理自动化,并通过一套系统实现多渠道生意,从而提升经营效率并增加额外收入。例如,通过与抖音等平台合作,商家能有效沉淀私域客户,即使交易不在有赞平台上发生,也通过有赞系统实现对多渠道订单的管理。
Q:有赞当前的商家数量、平均交易额及年度销售额情况如何?
A: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赞存量付费商家数量为53651家,其中电商产品33967家,门店产品19684家。上半年新增付费商家8583家,各产品线存量付费商家均实现环比增长。商家在有赞的平均销售额为人民币93万元,同比增长11%,显示出商家规模和平均销售额持续提升。
Q: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
A:收入增长主要由三方面驱动:一是销售率逐步恢复增长,新签商家数量和存量付费商家数量企稳;二是持续增长的阿布业务;三是门店SaaS业务领域的拓展,产品具有高匹配度和价值厚度;四是今年开始将目标客群扩展至优质餐饮店,显著扩大潜在客户基数。
Q:公司是否有转到香港主板的相应规划和计划?
A:管理层一直在关注并考虑转板问题,并回顾了港交所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转主板的新政策。目前公司尚未满足转板条件,但态度明确,希望尽快进入主板市场,以提供更流动性和价值体现的交易环境。如有进展,将按照信息披露原则及时公告。
Q:公司对未来回购计划和分红计划是什么样的?
A:公司已实施多次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超过三千多万港元,并将持续考虑市场波动较大、低于预期时的回购动作。此外,在满足合规条件下,也会考虑分红作为股东回报方式,并会在年底根据下半年业绩和对未来整体预期来决定是否执行分红。
Q:管理层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影响?
A:人工智能将在产品模式和客户结果上对SaaS业务有显著增强作用,但不认为AI能完全取代现有的SaaS公司。因为AI在内容创造营销方面有优势,但在商家店铺经营管理、库存管理、收银操作及客户分群管理等基础数字化软件功能方面,仍然需要SaaS软件的支持。
Q:在中国市场,AI创业公司和成熟上市公司在应用AI方面的表现有何不同?商业化在中国to b领域的现状及挑战是什么?
A:在中国市场,由于销售体系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AI创业公司往往难以迅速跟上老玩家的步伐。而成熟的上市公司已具备客户资源、数据积累和技术基础,其AI应用速度并不逊色于新兴创新公司,并且在追赶新技术的过程中,老玩家能够更快地收获AI带来的收益。商业化在中国to b领域尚未完全发生,主要原因是中国商家对技术创新持谨慎态度,要求看到实际效果才愿意付费,且在技术创新预算方面投入有限。此外,AI产品需要适应中国商家的习惯和销售体系,建立独立高效的销售团队和销售体系是一项挑战。因此,商业化是一个逐步过程,我们尝试将AI产品包装进高端产品版本中以促进销售。
Q:公司是否在探索新的AI原生应用模式?
A:是的,公司正在尝试开发AI原生应用,并考虑按照使用量或交易额的效果抽成收费。例如,正在研发的产品将可能在未来两三个月上线,虽然对这类产品的收入预期并不高,但仍视之为基本的尝试阶段。
Q:对于2023年及2024年AI在B端市场的发展状况有何看法?
A:在2023年,大多数to b行业的同行对AI能为客户带来何种效果存在过度乐观的情况,实际落地的产品并未真正达到预期。到了2024年,行业开始认清哪些地方可以做出效果,哪些地方无法实现。这一年,我们看到许多智能体产品开始被商家使用,但商家在使用初期对产品效果抱有幻想,随着使用深入才逐渐发现产品如何帮助提高效率和经营效果。
Q:公司在AI应用上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A:公司在AI应用上主要做了两部分工作。一方面,通过诸如小红书内容托管、内容助手和账号托管等方式帮助商家获取客户和流量,同时提供售前销售托管提升转化率,并利用智能体策划活动和管理客户复购。另一方面,开发了智能助手等工具以提高商家的操作效率,尽管目前商家对效率提升的买单意愿不高,但仍在尝试一些能显著提高效率的功能。

中国有赞
关注